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手机“同声传译”时代或将提前进入人类生活

手机“同声传译”时代或将提前进入人类生活

同声传译一直是依赖大型的同声传译设备来完成的,我们在采访南京弘腾翻译公司同传服务部刘经理时了解到,在未来手机可以进行同声传译,这可以说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啊,意味着未来的世界会更小。

近日有报道称,“微软研究院正在开发一款语音翻译软件,它能将用户说的话翻译成其他语言播放出来”。不需要请专门的翻译人员,通过翻译机器就能实现面对面地与外国人自然交流,这种梦想在不久的将来真能实现吗?

专家以大家打电话为例子来解释一下。大家知道,打电话时语音传送是我们用终端手机或座机来“发出信息”,语音通过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传输到对方。那么,如何实现不同语种间的即时通话交流呢?这个时候我们要用到即时翻译软件,这个软件可安装在传送网络中的服务器上,语音先“到达”这个服务器上,通过该软件翻译成另一个语种语言,然后将该翻译好的语言变成语音,再输出到另一终端,这样就可以实现跨语言交流,从单语种交流时代也走向了多语种交流时代。语音即时翻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说是极为尖端的高科技。人类的每种语言都是极为复杂的,有声音系统、字系统、短语系统、表义系统等,发声的粗细、音调会产生音质的差别,口音、方言等导致每个人的发音都不同,即使同一个人不同情绪和语境也不一样,要想把这些声音特征全部通过编程、建模(数据库)建立起来,达到准确的识别和处理,难度极大,任务艰巨。

其中,语音识别通常包括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对发音的识别,一个是音所对应的字、句子的识别,所以识别就是要用计算机语言建立一个声学模型和一个语言模型。口语识别是个难关,因为如果两个人随意地谈话,这种语法不规范和语序不正常的情况,会给语义的分析和理解带来很大的困难。总之,鉴于语音信号的多变性、动态性、瞬时性,语音识别技术与人大脑识别必然会有很大差距,但科学研究会让这种差距不断缩小。

虽然目前手机“同声传译”还处于试验阶段,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能通过更方便的通讯设备来无缝对接的沟通,减少使用同传设备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