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交替传译:一种你不懂的职业

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是会议口译使用最早的工作模式,口译员坐在会议室里,一面听源语讲话,一面记笔记。当讲者发言结束或停下来等候传译的时候,口译员用清楚、自然的目的语,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源语发言的全部信息内容,就像自己在演讲一样。会议口译中的交替传译要求口译员能够听取长达五至十分钟连续不断的讲话,并运用良好的演讲技巧,完整、准确地译出其全部内容。交替传译如今主要用于会见会谈、新闻发布等范围小、时间短、语种少的场合。

交替传译是否比同声传译容易?

无论交替传译还是同声传译,其目的均在于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能够实现清晰、无障碍的即时沟通。会议口译层次上的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并没有高低难易之分,两种口译模式相辅相成,且其功能以及对质量的要求是完全相同的。称职的会议口译员应当掌握两种模式的口译技能。

就两种口译模式的使用情况而言,交替传译多用于规模较小且只涉及两种工作语言的场合,如外交会晤、双边谈判、访问考察、小范围磋商、记者采访、司法和准司法程序、宴会致词、新闻发布会以及时间短的小型研讨会等。而同声传译,由于其具有不占用会议时间的优势,已发展成为会议口译中最常用的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种国际场合。几乎所有正式的国际多语言会议以及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和欧盟)都采用了同传作为标准口译模式。

交替传译的基本原则

想要清楚、有效地表述思想,首先,必须在头脑中已经有了清晰的想法。由此可知,在不可能逐字重复,却需要复述别人的想法时(这正是译员的处境),就得对它做一个清晰、结构化分析,而想要做这样的分析就必须理解单个语义--构成发言人逻辑思路的基本结构单元。因此,依次地,交传的工作就是三个基本阶段--理解、分析和复述。这三件事只能依次进行。

理解。这里所说的‘理解’是指意思而非单词,因为只有意思才需要去翻译。显然,你要是不懂发言人用的词,也不可能明白他所说的意思。或是因为对于发言人的所用语言的语法和句法没有充分的了解,从而跟不上他的思路。

分析。分析发言类型 ,主动的听了以后,译员可以开始分析发言。首先要问自己的问题是,正在应对的是什么形式的发言。发言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果是逻辑说理的发言,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辩论,代表了就一个问题的两种观点,在权衡了利弊后,得出综合的结论;另一种是一连串的逻辑推理后得出的唯一的可能结论(从发言人的观点来看)。另一方面,发言也可以是叙述的,完全是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一连串的事件。这些发言可以是描述性的,可以是描述一段场景,也可以是一个事件或是详细的数据报表,比如公司或工业部门的财务状况。辩论性的发言中,发言人会因执着于说服听众而损害发言的逻辑、客套甚至是坦诚。在注重修辞的发言中,内容的细节是次要的,甚至是不相干的;发言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显而易见的优雅的方式和若干文化典故,让人听了印象深刻,多半是为了赞美某个人或机构 (比如说向会议的东道主国家致谢晚宴上的发言)。‘发言’甚至可以是堵石墙,发言人说了相当长的一段话,为的是想要隐藏他们的观点或想对信息有所保留,这样的讲话方式-肯定会相当的长,这可给译员出了难题,译员必须先意识到这样的发言类型并同相的含糊其词。